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guokr_kid Intro 靠谱的儿童科学教育; 有料的亲子课讲座; 干货满满的线上分享课程; 以及,大家一起来动手的科学实验 随便翻开一个育儿论坛,都会发现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的注意力困扰着:   宝宝三岁,特别爱动,看动画片也不得消停;孩子上课爱东张西望,爱开小差,有时候老师问问题,他却答非所问……   然后,就会有热心人出来跟帖,你家孩子是不是缺锌啊,给孩子查查微量元素吧;你报个注意力训练班吧,据说效果还不错呢…… 紫色的小姑娘,幕后紫手 在美剧《绝望的主妇》也有类似的情节,Lynttee调皮的双胞胎儿子没有一刻能够集中注意力,或者安静下来。他们用油漆把同学刷成蓝色,学校威胁要开除他们,除非Lynttee能控制他们的行为。Lynttee只能承诺给孩子服用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当然,她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么,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呢?   小孩子的注意力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他们似乎不太会过滤掉无关的信息,所以,注意力总是随着不同他们觉得新奇的事物而不停跳跃。家长或许很容易发现,当小孩子哭闹的时候,一个小玩具或者新奇的东西一出现,就可以让他们的眼泪夏然而止,挂着鼻涕泡的同时,瞪大好奇的眼睛。   小孩子的注意力是散的,不仅难集中,而且极容易分散。这没有什么不正常,也不必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David·M·Lane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给不同年龄的孩子们(二年级、四年级和大学生)同时呈现两种任务,一种任务是有很高的报酬,但是另一个任务的报酬很少,孩子只能完成其中一项任务。 结果发现,年龄大的孩子更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高报酬的任务上,而小孩子似乎无法主动选择自己的注意力应该聚焦在哪,所以小孩子对于高报酬任务和低报酬任务投注的注意力是一样的。孩子面对诱惑,都无法主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偶偶走走神儿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注意力差”就是小孩子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好在这一情况也会慢慢改变: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R Anderson在研究中发现,注意力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注意力后天的可塑性也表明,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家长和学校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考量注意力: 也称注意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把握的对象数量。 中国曾有学者对中国小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的注意广度低于4个对象,小学四年级的主义广度在5-6个之间[1]。4-10岁的儿童注意广度发展迅速,10-14岁儿童的注意广度已经基本发展稳定[2]。   即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 中国心理学家李洪曾对于中国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从5-6岁一直到初中三年级,注意的稳定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且女生的注意力稳定性始终高于男生。研究者一般认为,注意力稳定性这一品质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极大的关系。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例如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研究者对中外儿童的研究均发现注意分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Hagen和Hale基于注意分配的经典范式进行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实验:首先给不同年龄(7岁、9岁、11岁、13岁)的孩子呈现若干组图片,每次呈现4-6张不同背景颜色的图片,图片上的图案都是一些孩子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车或者是一个小孩滑板车),然后给予小孩一个背景颜色,让孩子指出刚刚看过的4-6张图片中这个背景色的图片上是什么图案,目的是让小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主动分配在有目标颜色的图片上。随后在这些组图片全部呈现完毕后,又给小孩子们加了一个任务,把上个任务中出现过的所有图案去掉背景色再次呈现给小孩子看,然后让他们回忆之前看到的这个图案是什么背景颜色,这个任务可以得到孩子附加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的成绩。   实验结果就是孩子在第一项中心记忆的任务中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相反,在第二项任务中,孩子的成绩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甚至在最高年龄组的成绩还有所下降。 这个实验表明孩子们小时候是不太能主动选择将自己的注意力维持在某个点上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能学会如何主动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注意力维持在某个特定的任务上。   是指从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例如从数学课转移到语文课。对于中国学生的研究发现,年龄越低转移所用的反应时间越长,年龄越高反应时间越短[3]。 此外,注意力的品质也有其先天因素,例如中国心理学家杨凤池的研究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注意力品质是不同的,较为外向的学生注意广度大,注意分配值高,注意转移快。   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注意就像是一个镜头,在镜头之内的东西都可以被知觉注意到,但镜头外的东西并不能被我们注意到。 因此,在有限的镜头范围内,如果我们想同时做两件或者多件需要消耗大量认知资源的事情,那么一定会影响到我们做每件事的效率。所以,效率低有时候不是因为做的慢或者脑子笨,而是我们太过分心,没有给出足够的认知资源在这件事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感觉两者并不互相影响? 那是因为我们对于跑步这个行为已经足够熟练,熟练到并不需要消耗太多认知资源就能做得很好。例如弹钢琴的时候,一开始两只手没有办法同时弹奏,但是在熟练之后,两只手就可以配合的很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熟悉的时候,需要耗费很多注意力在每只手上面,但是熟悉后,就可以少分配一些注意力资源。   所以综上所述,三心二意并不纯然是好事或者坏事。想要双线程工作,需要孩子对于其中一项任务足够熟悉,或者不分配太多注意力资源在上面,这种情况下,三心二意也不那么可怕。     网上充斥着大量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方法,科学性很难一一论证。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如果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ADHD等学习困难问题,那么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 不过研究者们也有一些发现:   美国心理学家D•Derryberry的研究发现,生气的状态下对于注意力的控制会变弱。所以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水平,让孩子保持一个合适的状态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控制。 倒U型曲线是说,心理压力与学习效率有关,适度的焦虑水平可以让学习效率达到最高,过度放松或者过于紧张时,学习效率都会下降,这个曲线也适用于注意力。比如,考试的时候,不太放松,有适度的压力,会让孩子更容易发挥出水平。 研究已经证明小孩子不是不努力集中注意力,而是对于自己注意力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可以拿走学习环境中容易让孩子走神的东西。给孩子一个静心的环境。 在孩子学习学得非常认真的时候,家长非常感动,于是就去给孩子送个水果,甚至表扬一下。这都很不可取,因为这强行让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转移。而多次被打断,对于孩子注意力的持续和稳定并没有好处。 我们总会等到孩子长大的那一天,除了努力,还需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相信有些事是要靠时间来解决的。 注意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们切忌心急,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好的习惯,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通常都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有的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主观懒惰,而是可能存在注意力多动缺陷障碍(简称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或者是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 例如,研究者发现ADHD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睡眠问题,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睡眠实验室中的研究发现,患有ADHD的孩子在白天更容易打瞌睡。这也导致了孩子在学校或者家庭生活中更容易出现注意力的问题。 面对有学习障碍的孩子,紧张或是斥责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最好是在医生的鉴别后,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培养。 近些年,有很多研究者认为,ADHD的孩子可能会更有创造力。例如高创造性的个体和ADHD的个体都会出现注意力易分散和转移、冲动、有更多的追求刺激的感觉寻求行为、脾气暴躁、人际交往较差等,国外甚至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畅销书。最后,我们期待着更新的研究出现,可以解决家长的困扰,帮助ADHD的孩子规避自己的缺点,发展自己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天津师范大学教科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心理协作组 关于中小学生视觉注意广度的研究 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 陶惠芳,等  4 ~ 14岁儿童注意广度发展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通讯 1989 [3] 林镜秋 大中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实验研究 天津师大学报 1996 这篇文章会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学得又快又好?因为TA父母懂得这些学习类型 加入【果壳-博物日常交流群】微信群方法: 添加果酱君微信:kidgk42,注明亲子课家长,TA会邀请您入群,每周一次线上免费微课。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童学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kids@guokr.com 你没点赞?我点了,他才没点赞!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